心平衡工作室【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實務工作坊-「歷程實務能力強化」系列】 線上課程

2024下(線上視訊互動、結合經驗式方法)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實務工作坊-「歷程實務能力強化」系列

(含:一堂統整性概念化練習、與一堂單次完整session體驗式學習)

<給身為專業助人者的你>

想要透過連結實務及經驗式方法來強化「歷程」敏感度嗎?

你明暸如何在「歷程」上與案主建立更具治療性的關係嗎?

在靠近與探索案主情緒的同時你是否也敏覺於兼顧治療性互動呢?

你理解案主內在的不同部分如何呈現在「內容」與「歷程」上嗎?

你想要評估你的案主什麼時候正在互動歷程當中重現他的核心議題嗎

當面對案主的關係困擾你也想釐清如何在諮商中促成矯正性情緒經驗/修復性新經驗嗎?

這是一個每單元環環相扣、且結合經驗式方法來強化歷程實務能力的系列聚會

適合發生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時期,

你可以逐步學到一個實務工作模式

也可以是幫助你整合的模式

它將成為你專業取向的選擇「之一」、也或許更能助你整合多元成為屬於你自己的「一」

針對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結果所長期累積的研究發現,關於何種治療取向的長期療效優於其他理論取向,並沒有獲得一致的實證支持,但其中的「共通因素」(common factors)-即治療關係,卻被研究發現對於每種成功的治療都是必要的。人際歷程取向就是奠基於這樣共通因素的研究文獻所發展的整合模式,對於諮商/治療關係以及當中的互動歷程有非常具體且細膩的關注。專業助人者與案主的互動「歷程」決定了諮商/治療關係,你是否希望更系統地練習敏感於注意和處理與案主的互動歷程及關係呢?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內化經驗與實務技巧學習對此會很有幫助。

此外,人際歷程取向並非一個趕流行的取向,也沒有學派化商業經營的模式,但卻是一個能夠長期繼續深化與細膩化,實務上適合與其他工作模式整合、並可以跟「自己」很親近的一個取向。學習這個取向或整合模式,重點不是在累積受訓時數,須要累積的是自己在專業領域及個人領域上的相關內化與繼續深化,須要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學習、很真實的去面對與理解案主、很真實的去面對與持續整理自己的相關經驗,個人體驗與成長也會反饋到在治療歷程中的 use of self。你可以有自己的步調、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學習,你也可以有機會逐漸發展屬於你自己的整合運用。

9/1、9/22、10/13、11/10、12/8、12/29週日晚間(線上)、1/12週日下午(案主體驗-現場實作)

線上視訊的便利,也一樣重視互動練習或體驗、並且運用自身

環環相扣的歷程實務能力強化,含一堂統整性概念化練習、與一堂完整session體驗式學習

共七堂「小班制」工作坊,線上為主、也兼顧實體需求

(確定開班)

帶領者:翁令珍博士(諮商心理)

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諮商督導的資深工作者、及訓練者
🌷詳細簡章: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42b6576de5c052a6
🌷工作室活動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8ozDLy7SDvaNCTqa/
#聚焦在重要的歷程敏感度與能力丶每次都環環相扣持續加深加廣

#歡迎有共同成長興趣的專業夥伴加入我們的訓練系統

 

本系列工作坊適合對象:

  • 曾經讀過/學習過人際歷程取向治療之諮商/治療的實務工作者(或相關系所正實習中/具實習經驗的研究生),可透過實務工作坊進一步熟練或深化本取向當中重要的歷程技巧與實務原則。
  • 有自己工作模式之諮商/治療的實務工作者(或相關系所正實習中/具實習經驗的研究生),可依自身需要學習有興趣的歷程技巧並培養歷程敏感度,結合運用於原本偏好的實務模式當中。  <若同時閱讀本取向書籍,成效會更好>
  • 想確認未來是否繼續學習人際歷程取向治療之諮商/治療的實務工作者(或相關系所正實習中/具實習經驗的研究生),可先透過本工作坊認識、了解並練習重要的歷程技巧與實務。  <若同時閱讀本取向書籍,成效會更好>

🌻舊學員夥伴心得供參考(主動分享經同意放上):

<老夥伴回饋ㄧ-心理師>

實務工作坊中,每一次的練習都是環環相扣於人際歷程的精隨,透過實務的練習,讓我更能了解人際歷程如何應用在自己或是專業工作上,每次都有滿滿的收穫!此外,令珍老師的帶領方式有界線又溫暖,能夠很安心且投入地學習!

<老夥伴回饋二-精神科醫師>

老師每次上課都分享非常豐富的經驗,用心的帶領,很多觀念自然而然就流入到心中,與個案一起工作時也輕鬆就能發揮出來~

<老夥伴回饋三-心理師>

以個人親身體驗來切身感受人際歷程的魅力,收到獨特的個別禮物後,再開始學著如何準備他人的禮物

<老夥伴回饋四-心理師>

之前有上過令珍老師帶領的實務工作坊,頗有收穫。開始能更靠近、接納和統整自己的內在狀態(不管是好或壞)並更能在個案工作中具有後設的自己。也藉由跟隨老師的課程,更有架構性的去理解、統整IP的工作,並使用IP讓自己在種種關係中,活得更順暢,是段很喜悅且享受的過程。

<老夥伴回饋五-心理師>

無論是課程或是團督,我能感受到令珍老師知行合一地帶領與實踐著個人風格的人際歷程,此外,過程中也會被鼓勵長出自己樣子,令人享受探索體驗、學習成長的喜悅。

<老夥伴回饋六-當時為諮商研究生>

我個人覺得,參與老師的工作坊,除了幫助我將正在慢慢內化的概念精神,經由老師的經驗式引導再更內化外,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有一種再次回到地面的踏實感,我個人覺得老師非常擅長將抽象的概念,用細膩的語言或比喻表達出來,更幫助理解外,也讓我找到一套可能的實際運作的方向,掌握這種可能實際運作的方向,讓身為還在初始學習階段研究生的我,能更放心且確信自己想要以人際歷程取向為核心,因為錨定下來了,也更知道自己可能還需要其他什麼樣的學習,或可以用什麼樣的眼光來學習其他取向理論,而不是漫無目的近似焦慮地到處學習,且想到未來實際接觸案主,感到緊張與挑戰的同時,也感覺更踏實有信心甚至很期待,或許再一步步踏實深入地學習,我會有更深一層的感受與經驗,總之謝謝老師的用心引導,也期待接下來的學習!

<老夥伴回饋七-當時為諮商研究生>

翁老師以豐富的實務經驗,帶領我們探索人際歷程。並在過程中,溫暖、真誠的陪伴每一位學員成長!

<老夥伴回饋八-心理師>

老師對於人際歷程的概念和實作技巧皆非常純熟,可以把行雲流水般變動的諮商歷程,歸納出可執行的步驟和技巧,無論是初學者或是對人際歷程取向想要更深入研究的人,都很推薦!

<老夥伴回饋九-心理師/輔導教師>

藉由讀書會、實務工作坊,再進階到團體督導的歷程中。每個過程中,令珍老師除了豐厚的學理知識外,更是由淺至深的在三階段的訓練課程中,增進我們對於人際歷程實務的瞭解與應用。而在令珍老師的督導中,我更可以與夥伴一同應用人際歷程的眼光,重新檢視與反思著自己專業知能,並在實務工作中應用與實踐。

🌻帶領者規劃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訓練之說明:

從過去讀書會與實務工作坊的有緣人開始,我知道有些夥伴偏好從閱讀、連結經驗與反思中學習,有些夥伴偏好從實務及演練經驗中學習,但此兩者在人際歷程取向的學習上其實都很重要,只是兩者都不適合囫圇吞,所以在規劃時我都會儘量將期間拉長。實務系列工作坊,聚焦在以實務及練習體驗為主,與讀書學習會的閱讀理解與體驗內化是可以相互搭配的,我目前也會維持每年有一期帶讀書學習、一期帶實務系列,讓有興趣的夥伴可以依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從何處開始,期待可以訓練出一群真正具有敏銳歷程能力的心理實務專業人員。接著也持續針對受訓過的夥伴們規劃後續的深入學習或團體督導,希望在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歷程/技術、概念化、個人化的不同焦點上,都能更系統且全面地協助更多專業夥伴在此實務上的繼續精進與深化

實務工作坊(歷程實務能力強化系列)是工作室每年相當受歡迎的專業訓練,每年常根據經驗調整帶領方式,但一直維持著重視演練或練習體驗,改規劃成線上視訊進行時也仍儘可能地將經驗式方法保留結合在過程。此外,除了每次工作坊聚會可能有的片段示範、體驗或演練,過去也有成員表達希望還有機會能夠討論完整個案以及看到或體驗到完整單次session的進行過程(這部分我們在2019起已開始固定在團體督導當中各安排作為選項之一但未開放接受單次報名),考量到讓成員在每期結束前就能有一個立即的統整性或體驗式學習,2020開始增加統整性課程作為選修,直到2022開始將原本二選一的統整性學習分開成獨立的兩場選修:一場透過提實務案例做完整概念化練習、以及一場作單次有效能的完整session實務操作與案主體驗,而更加更完整兼顧訓練面向。期待讓有興趣的成員都能在本期結束前就可即時獲得兩種統整性學習,也更能同時兼顧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訓練在概念化、歷程/技術、個人化之不同焦點上的強化,也為有意願進入未來團督進一步深化學習的夥伴做更佳的準備。此變革實行至目前,成員們的現場回饋頗佳,並且,若接著進入團督的夥伴們在工作室獨特形式的團督當中也呈現了良好準備度而能投入更多練習體驗與學習,令我欣賞。也因此,在主要訓練規劃為線上視訊進行時,依然保留最後一堂以實體進行作選修並鼓勵來實體現場親自體會。


<註>

*目前工作室的人際歷程取向訓練,分成三大部分(其中,1.與2.的順序可依個別偏好而選擇從哪一部分先開始~):

1. 讀書學習會-結合經驗式方法:書本涉及較廣且精細,成員儘量有事先閱讀,會比較容易進入現場的理解、討論與反思、演練或體驗等。(實體 or 線上)

2. 實務系列工作坊-歷程實務能力強化系列:抽取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當中最重要且實用的歷程技術與概念,聚焦加以熟練並操作或體驗。這些重要技術或概念有助於人際歷程取向的深化與熟練、也適合與其他理論取向作結合。(實體 or 線上)

3. 團體督導(此為工作室獨特的團體督導形式,提供給受訓過的學員可評估自身需要做選擇)-限至少完成前述其中之一的訓練。獨特的團督形式具有個別督導不易觸及的面向及細節,能持續地強化、深化、細膩化,並有機會發展以人際歷程為基礎的進一步拓展與整合。此外,因應各團成員的學習基礎與學習需求也可能練習強化經驗式介入的學習。

(1)每期週末實體團督聚會(目前每期固定開,通常配合學校學期按月聚會。每位成員可選擇提案式 or 案主體驗實作體驗式)

(2)線上視訊團督形式(當有足夠受訓過學員有線上需要時會開。與實體團督一樣兼顧提案式、案主體驗實作體驗式,但考量遠距學員需要,提案式為必修、案主體驗現場實作體驗式作為選修。)

***團督形式的進行細節,未來會針對表達興趣者或報名者再加說明。若需個督請另洽工作室網頁。

*暑期視每年情況另安排「治療師狀態修煉」的密集工作坊/聚會,透過密集的體驗(經驗)式學習,持續拓展自身治療師狀態、也學習經驗式治療(含催眠治療)的重要原則及技巧。而當然,我的帶領也會特別能與人際歷程取向的工作相容。參加過此修煉修工作坊後也歡迎加入團督。

***工作室所有訓練活動原則上都最晚在兩個月以前會在FB專頁公告簡章,歡迎持續追蹤。

🌻各場次之簡介:

***本期前六堂以線上視訊進行(參與者須要開視訊以參與練習或體驗)。第七堂選修(案主體驗-現場實作)以實體在工作室進行(請見以下詳細說明)。

***為提升線上學習品質,線上前五堂提供課程專用投影片PDF檔(每堂20張投影片),且均由工作室由視訊軟體進行同步錄影(針對講課的過程,不含分組時)、並於事後提供成員私密網址有兩週回看複習時間(無法延長),而第六堂雖線上但有倫理及隱私考量將不錄影音不提供回看。

  • 「工作同盟實務/演練」密集工作坊(9/1週日晚間6:30-9:30)

心理治療結果的研究文獻當中,不同的理論取向裡面具有效能的治療者擁有的最共通特徵,就是在治療早期有建立強力工作同盟(working alliance)的能力(Safran, Muran, & Proskurov, 2009)。人際歷程取向希望案主在治療中當自己的主人,非常重視與案主的工作同盟及共同合作,強調從一開始跟案主接觸就須要對此加以留意,並延續到治療全程,且過程中當發生不可避免的誤解或問題而損傷到同盟時則須要進行修補,此外,人際歷程取向對於工作同盟的強化在實務上有其獨特性,也具有矯正性情緒經驗的意義。在這場工作坊中,我們將進行相關的討論與體驗練習,以深化成員們對於工作同盟的敏感程度。

  • 「歷程評論實務/演練」密集工作坊(9/22週日晚間6:30-9:30)

「歷程評論」(process comments)是人際歷程取向當中很重要的歷程技術,但它並非只是單純使用「立即性」,它會是引導進一步探索的重要先行過程或步驟,也是能提供矯正性情緒經驗的重要介入「之一」,在治療的不同階段、因應治療者當下的不同意圖,以及案主的不同狀態,「歷程評論」會有不同的運用方式。在這場工作坊當中,我們將討論不同情境之下的「歷程評論」運用並進行數種演練與體驗。

  • 「情緒工作實務/演練」密集工作坊(10/13週日晚間6:30-9:30)

人際歷程取向很看重案主重複出現的、過低或強烈的情緒感受,認為這樣的痛苦是其長期困擾的核心(有助於辨識其關係『基模』、也有助於評估並提供其所需要的『矯正性情緒經驗』),當治療者能有效地回應這些感受,就更能夠促成案主改變。在這場工作坊中,我們將進一步評估與探討實務上常見的情緒類型與情緒星座,以及練習並體驗針對情緒感受進行拓展與精緻化(expand & elaborate)的過程。

  • 「人際歷程取向的個案概念化/評估-結合基模治療觀點」密集工作坊(11/10週日晚間6:30-9:30)

能否形成細膩清楚的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 or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s)或評估,事關後續具體的諮商/治療目標。除了人際心理治療、依附理論的觀點之外,人際歷程取向近期的版本當中都重複提及「基模」概念(此為Young等人『基模治療』當中的『基模』概念,並不是狹義的『認知』基模,而是涵蓋更廣,為包含記憶、情緒、身體感覺,以及認知等在內的概念且影響行為 ,有「早期基模』及『基模樣態』兩層次)。在此工作坊中,除了討論案主內化依附關係、為因應焦慮而在敵意-友善、分化-糾葛上有其個別特殊性的發展之外,我們也將早期基模的概念納入,運用參與者自我覺察的經驗或案例來討論實務上的概念化與評估要如何進行,以培養受訓者發展能為特定案主評估量身定做治療性目標或方向之能力。

  • 「人際歷程取向的個案概念化/評估-結合基模樣態工作」密集工作坊(12/8週日晚間6:30-9:30) <選修>

基模治療中「基模樣態」(schema mode)」是可結合運用於評估人際歷程的一個實用概念,個體的每種基模樣態都是其自我基模的不同「部分」。對不同基模樣態(自我基模的不同部分)的敏銳辨識,有助於精緻及加深概念化的實務學習,更可連結到相關介入處遇,並且當面對困擾特別嚴重或複雜的案主時(如:BPD,DID),基模樣態的概念會特別實用。為了對此作更清楚且較深入的傳達,工作室2020開始增加此場次以深化概念化/評估的學習與歷程敏感度,有我重要的實務精華在當中,將聚焦在基模治療當中的「基模樣態」概念如何結合運用於人際歷程取向的工作假設及歷程評估。我們也運用體驗活動及參與者的自我覺察經驗來協助更為熟悉與內化此概念。如果對此概念熟悉能辨識且能活用,將可大為提升單次工作的效能 ; 此外,對於跟內在「部分」有關的其他理論概念,也能透過這次的學習體驗而進一步有所體認理解、以及有助於整合運用。

  • 「統整性概念化/評估練習」密集工作坊(12/29週日晚間6:30-9:30)<選修,須同時報指定必修>

為了將整期的練習體會繼續作個深化統整–透過實務案例的完整概念化練習,本場可有一位成員自願提出實際案例,我們將以此案例作為練習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素材,由所有成員練習運用人際歷程取向進行概念化與評估的實務討論、反思與覺察、或是視情況可能有技巧的現場練習等,我也會視情況提供理論與技術的相關補充,若成員們在實務上有與其他理論及介入技術作結合的需要時,我們也會做相關的討論。(自願人數超過時將抽籤或協調決定)

  • 「單次完整 session 體驗式學習」密集工作坊(1/12週日下午2:00-5:00)<選修,須同時報指定必修及前述選修> (本場須要超過四人報名)***考量獲得最完整體驗,本場仍維持「實體」進行***

為了將整期的練習體會繼續有個統整性的經驗式學習,本場將會包含由一位成員自願體驗案主提出自身關注議題、選定現場夥伴與我一起共同完成單次符合人際歷程取向理念與原則的完整 session。(自願人數超過時將抽籤或協調決定)

(***完整session體驗的實際進行,可先參閱工作室團體督導說明中『當有成員選擇真實體驗案主處理某個自身關注的議題時』的說明: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6e66593fe34f0ce4)

<歡迎最後一次選擇一起來工作室實體相聚未來會再對報名成員詳加說明細節流程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主動洽詢工作室***

🌷詳細簡章: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42b6576de5c052a6

🌷工作室活動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8ozDLy7SDvaNCTqa/
#聚焦在重要的歷程敏感度與能力丶每次都環環相扣持續加深加廣
#歡迎有共同成長興趣的專業夥伴加入我們的訓練系統